增生性疤痕:皮肤过度修复背后的生物学密码
  增生性疤痕是皮肤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修复结果。当皮肤受到损伤,如手术切口、烧伤、外伤等,身体会启动愈合机制。正常情况下,成纤维细胞会产生胶原蛋白等物质来修复受损组织,但增生性疤痕的形成则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。
 
  在增生性疤痕形成过程中,成纤维细胞持续大量增殖,合成过多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。这些物质在局部堆积,导致疤痕组织异常增生,高出周围正常皮肤,质地较硬,颜色常呈红色或紫红色。其形状不规则,边界与周围正常皮肤有明显的界限,表面可能不平整,伴有毛细血管扩张。
 
  多种因素会影响增生性疤痕的形成。伤口的损伤程度较重、愈合过程中出现感染、局部张力较大等,都会进一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。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,个体基因差异使得不同人对创伤后的修复反应存在不同,有些人更易形成增生性疤痕。此外,炎症后纤维化、皮肤附属器受损等,也可能引发疤痕过度增生。
 
  增生性疤痕不仅影响皮肤美观,还可能带来不适症状。常见的是瘙痒和疼痛,在天气变化、情绪波动或局部受到刺激时,症状可能加重。若疤痕出现在关节等活动部位,还会限制关节活动度,导致肢体功能障碍,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
 
  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面对增生性疤痕,不必过度焦虑。日常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,避免搔抓、摩擦,防止破损感染。同时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合理饮食,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,促进皮肤修复。若疤痕影响美观或功能,应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如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。